Candle In The Wind
伊莉沙白只是一個尋常的英文名字。印象中首先會聯想到醫院、體育館和學校。對於在位的伊莉沙白二世,即使在前殖民地受教育長大,過去也是毫無印象。
Helen Mirren演的英女皇,摘下不少獎項,許多人認為她演得很像。與真人是否相像,我無從得知,但銀幕上的Helen Mirren確實散發著皇室的貴氣和得體,還有一種英氣。面對新上任的首相,她微笑卻帶著威嚴;面對身邊傭人,她可以親切和突如其來的幽默;面對陌生而瘋狂的輿論壓力,她強硬、木然、不退縮,卻暗自迷惘、擔憂。禮義和習慣迫她將情緒狠狠收藏,不輕易露於人前,其實她的內心早就動搖。
很記得這段:便裝的女皇獨自出遊,把車子錯駛進河裡,拋錨了。綠油油的山野間,女皇走下來坐在河邊,想著想著不禁流淚。突然,被獵捕的鹿出現在她身邊,那漂亮的雄偉的身軀,無辜的眼睛在看著她。我想起《幽靈公主》內的麒麟獸。
導演站在女皇這邊,讓民選的貝理雅為她說話,為她護航。所謂的頑固和不近人情,只是時代改變後皇室未嘗適應的表現。面對尖刻的批評,女皇一度想退位,卻在皇太后的安慰之下,拿出承擔的勇氣,面對失誤,帶領家人回到正路,面向臣民。宮前的小女孩拒絕讓她代為獻花,因為花朵非為殞落的戴妃而帶來,而是給勇敢走出來的女皇。
九年前Princess Diana從現實中離去,我沒有甚麼情緒牽動。想不到現在關於英女皇的電影中,Diana提早離去的瞬間,我被晃動的鏡頭擊中,乾涸的土地逐漸積聚了霧水。
工作多而細碎,本想加班追回進度,但六時許已感覺太累,需要迅速逃離鬼地方。慫恿趕時間的K一起打車出中環,帶著山崎麵包跳上東涌線列車。奧海城獨自看《The Queen》。近日很喜歡的一齣電影。
我也很想這套電影, 當女皇, 可不是易事. 被中傷後, 不能夠當丑角般走出來 lur 地不依, 如何做得大體, 實在不易.
回覆刪除在 Complain 太多的年代, 看到被 Complain 的背後的種種, 不知道以後會否有導演為 Blair 現在所受的攻擊平反? 看看出兵伊拉克背後其實隱藏著甚麼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