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18

It's For Me

說到喜歡看電影,其實讀書時看得不算多。那時覺得,上電影院不應只得一個人,總要左找右度,約定友人一起才肯去。其實關燈後黑暗降臨,還不是只有自己一個在隔絕的世界裡浮游。獨處的味道,太年輕還是不大享受。

出來工作以後,在好友的影響下開始接觸電影節。有一段日子,特別留意城中各種的電影節,主要的幾個電影節都必定會看上幾場。因為喜歡的人喜歡看。那段日子,我倆常常一起翻場刊、訂票,HKIFF期間遊走在大會堂和文化中心間趕場;bc韓國電影節看了接近一半的片子;還有盡是冷門片的MAX!德語電影節,那年看了好幾場,不過都忘得乾乾淨淨,只剩下一齣血肉模糊關上門逐個折磨逐個殺的《你玩得起,你玩唔起》還有點點記憶,因為有夠變態!

「在一起看每齣戲,在一起嘆每口氣,在細嚐,同偕到老的況味。」

記得前幾年與同事們一起看《Goodbye Lenin!》,非常喜歡。今年終於遇上另一齣很喜歡的德語片《The Lives of Others》,中譯《竊聽者》。完場時,很有鼓掌的衝動。Wiesler是東德的秘密警察,凡事一絲不苟有板有眼規律性甚強。在一次持續監聽的任務中,Wiesler平板的生活和思想,一次又一次因被竊聽者的才情、自由的意志、激昂的音樂和身為人的惻隱而遭受衝擊。慣於將所有事情收進心底、作息定時的他,竟離開下班後立即回家的軌跡,走到鄰街酒吧喝酒穩定情緒。難怪Dreyman在彈奏「好人鳴奏曲」後感嘆,喜歡這曲的人,怎麼可能是壞人呢?



結局Wiesler那句帶著微笑的「It's For Me」固然印象深刻,但最記得的卻是中間的一幕:Dreyman深深擁抱需要安慰的Christa,戴著耳機竊聽的Wiesler也同時靠在椅子上深深的自我擁抱。雖然即時的反應是失笑,回味起來卻流露出Wiesler非常深刻而複雜的情感,很是震憾。

1 則留言:

  1. 我亦很愛這套戲,跟Goodbye Lenin比較,雖還是喜歡Goodbye Lenin多一點.

    最終能夠觸動人心的是藝術,怪不得從來高壓政府最怕的,就是這個.他們利用”藝術”來洗腦,連孩童的掛在口邊的民謠都不放過.

    一直以來看來的德語電影不多,但每套都能留下印象,能夠遇上好電影真好!

    回覆刪除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