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30

匆匆來去樟木頭

年假期滿,連續休業兩天。睡覺以外,隨秋子到樟木頭跑了一趟,看望久違的麻麻。上次到樟木頭是2006年中,當時的火車還是那種舊舊的骯髒的車廂;這次回去,列車都是全新的,乾淨企理多了。秋子說該地物價已逐漸上漲,隨著內地打擊電單車和白牌麵包車,還平白跑了許多新簇簇的計程車出來。

匆匆來,匆匆去,只逗留了一天一夜。麻麻看來比在香港時精神好多了,心境也應該是開朗的。健康快樂最重要。

2007-11-27

漸習慣天天任由自閉在蔓延

自從媽媽飛了,林志宏再不說話。(還是自從嬰兒時給精靈大力按著嘴巴開始的?)林志宏獨來獨往,沒有朋友,直至在校園內遇上同樣獨來獨去古古怪怪的校工陳滿堆,二人從對方的身影和眼睛內看到自己,成為好友。故事至此沒有甚麼驚人的點子,只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在風格化的鏡頭內相遇相知,懷著不為人知的夢想和熱情,快樂活在自己的世界。

《野。良犬》是一個人的成人童話。黑暗的調子籠罩下,陳滿堆按Miss張空想而建成的遊樂場特別閃亮,林志宏的笑臉特別有風采。電影設定中有著港產片常見的社團元素,藉以呈現陳滿堆的身份矛盾,舖排出陳滿堆後來的選擇,導致最後不可避免的結局。那幕派對前夕的街頭狂奔,很有葉偉信《茱麗葉與梁山伯》的味道。踏著趕快的腳步,懷著理想堅持往前走,悲情中有著愛。

不記得從哪裡開始,我的眼淚無休止地流下來。印象中,還沒試過在電影院內流這麼多淚。不懂得如何介紹這齣電影才能最接近它的本質,只是很慶幸能趕及在戲院裡欣賞這齣電影。更慶幸的是自己獨個兒進場,可以放任地流淚,不怕嚇壞別人。

很喜歡這齣電影,正在等待影碟的推出。(又,編劇及導演郭子健說,創作劇本時已在想著請陳奕迅來演陳滿堆,確實這個角色很有陳奕迅的味道。)

2007-11-25

人‧情,味之素


illustration by mirror

無論開心或憂愁,吃飯始終是生活大事。每當閒來無事,吃好一點自然是賞心樂事。壽司刺身、披薩漢堡,還是蛋撻小籠包碗仔翅,你愛吃哪款?

在追尋美味的同時,你有沒發現,能叫一頓飯加倍令人回味的,原來是和你一起吃的人?講飲講食的文字也可以滿載生活感、人情味。吃慣快餐,不如輕啖細嚐回憶的美味,細數餐桌邊的人、事、情。


追憶往事,細味情感
從兒時食物開始一一細數,豬油撈飯當早餐,婆婆教煮的涼瓜牛肉,搭伙食的詩人獨愛酸辣湯,患抑鬱症那幾年冷冷的麥片……直數到灰色爬上髮梢。李玉瑩以文字回溯半生,外婆猝然而逝、與前夫留學美國、孤獨對抗抑鬱症,每時每刻,都有一道喚起回憶的菜。醉翁之意不在酒,李玉瑩借食物為題發揮,與讀者分享由食物伴隨和見證過的她的人生。

《細味──食物的往事追憶》李玉瑩(香港:天行者出版,2007年10月)


怎麼吃,便怎麼過生活
誰也停不住生命的步伐。所有的美味,和生活裡的相遇、相知、相處,都將消逝。但我們可以深深的感謝,一點點在記憶裡好好保存、回味。就像海裡的黃魚聽過了雷聲,雖然縱身沉入了深深海底,但海面上的陽光與雲影,都將是永恆的瑰麗回憶。張曼娟透過食物觀照自身,將生活像洋蔥般一層層的剝開,以文字將情感和生活熬成新鮮美味的小品。每篇散文均配合精美插畫,讀著讀著,像看見作者在面前優雅而開朗地微笑。

《黃魚聽雷》張曼娟(台北:皇冠,2004年8月)


尋找失落的菠蘿油
菠蘿油、碗仔翅,都是香港地道的市井小吃,別無分店。出身新聞行業的梁家權藉著生活化的香港語言,帶領我們跑進時光隧道,將一款款我們或有幸親嚐、或道聽途說、或聞所未聞的舊日香港美味重新呈現,在分享一己的喜好口味之餘,也記錄了本土飲食的種種。《菠蘿油與碗仔翅》是梁家權兩本前作的合訂本,以精緻的中國風封面,換掉原書較簡樸的包裝,也褪去原書名《尋找失落的菠蘿油》和《沒有粉絲的碗仔翅》所隱含的遍尋不獲的鄉愁和感嘆。

《菠蘿油與碗仔翅》梁家權(香港:上書局,2007年6月)


嚐一口豆花,追尋失去的記憶
豆腐花和芝麻湯圓你一定嚐過,那麼白糖糕、砵仔糕、芝麻糕、鬆糕、雞蛋糕呢?舊式甜品簡單小巧,並未因時間流逝而失去光采。Stephen在深水土步追逐著甜味的線索,嚐過深淺不一的甜,結識到心儀的女孩,還翻開了得意婆婆的塵封往事,見證一份跨越五十年的真實情感。一切由網上遊戲「尋找當天的她」開始──Stephen走進了遊戲中提及的北河街豆品店,點了一碗香滑的豆腐花。

《甜蜜追蹤》周淑屏(香港:突破,2004年7月)


每種食物都有一支歌
翻開《味道/聲音》的目錄,像看著一本餐牌。义燒油雞乳豬鵝、粟米斑塊、柱候牛腩、腸粉燒賣粉果、餐蛋治、吉列豬扒、蝦米粉絲節瓜……生活上的甜酸苦辣喜怒哀怨,原來都可以化作美味佳餚,正如莫媽媽烹調不同食物時總會唱一首適合那味菜的歌。莫媽媽從來不寫字,有話要說,就煮;於是煮出了與莫甜甜一家人密不可分的一道道菜。陳慧將小說寫成散文一樣,每一篇都是一種熟悉的食物,拌入生活中的一點點味道和人情,既可獨立來吃/看,又可以把六十篇放在一起,組成以莫甜甜一家為主角的中篇小說《味道》,一口氣嚐一頓五味雜陳的豐盛晚宴。(同冊尚有以《聲音》為題的另一個中篇,同樣精彩。)

《味道/聲音》陳慧(香港:七字頭,1998年12月)

a text written for hkreadingcity's secondary reading board
http://www.hkedcity.net/iworld/notice/index.phtml?iworld_id=62&message_id=4653
also published on hkedcity.net/library
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reading_focus/tasteourlove/

飯前,飯後

吃東西表面是一件簡單不過的事情,背後卻有著各樣可能和有趣的學問。細微至食材的選擇、飯桌上每件餐具的功用,宏大至餐飲文化的意識形態、歷史發展,都是活生生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存在,卻又悄悄地在我們的認知以外。不如,從今天起想多一點點,在花心思選擇食店和餐單之餘,也對身邊的物事多一點點的觀察和思考。

飯前: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每道菜都有合用的烹調和進食用具。只是我們都不自覺地習慣了刀叉筷子的隨手可得,忘記了廚具和餐具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挑食的設計》作者林桂嵐就因為偏愛美食,同時為設計著迷,進而專挑精美有趣的食具,並寫成這部遍及廚房的鍋刀勺、餐桌的杯盤碗的設計書。

說是設計書,《挑食的設計》卻沒有過份深奧的理論。「設計是從每天早晨開始和你一起生活的。」作者相信設計除了創意和美觀,更不能偏離實用和方便的原則。例如,西餐禮儀規定每款食物使用不同的餐具,吃一頓完整的西餐可以用上十多二十種;書中就詳列了數十款不同功用的刀叉匙,指出它們的形狀和設計如何達到相應的功能。嫌這種內容太過死板嗎?書中還有多款新奇有趣的名家設計,既有針對所載物質特性而設計的油瓶(利用油和醋密度不同的特性,使兩種液體同時存放在單一的瓶內),又有抵死幽默的刀座(人型的座,「身體」上有多處裂縫用來插刀);翻開一頁頁的色彩斑爛,看著或新奇或美麗的食具,有如在看傢俬店印刷精美的產品目錄,令人大開眼界。美麗是一種精神上的追求,雖然我們買不起名師的設計,但其實也不必真箇擁有。打開書本看一看,已經是一種享受。

《挑食的設計》林桂嵐(台北:天下文化,2006年9月;中國: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飯後:吃得越多,想得越多
無論吃飽飯與否,對著《味覺現象學》這硬繃繃的書名,似乎難免打起呵欠,以為又是一些故弄玄虛扮高深的學究作品。如果這樣想,可能就錯過一本有趣的好書了。問一問自己──
※ 點解睇波要食薯片?
※ 點解老麥薯條咁好味?
※ 揚州炒飯可以註冊專利嗎?
※ 自助餐是怎樣發展出來的?
※ 飲食節目為何令我們興奮莫名?
※ 中國菜的豆腐和日本菜的豆腐代表了怎樣的美學心態?
也許我們都不懂得回答,甚至從來沒有想過這些問題。翻開《味覺現象學》,就可以找到答案,還有各種各樣關於飲食的「冷知識」和迷思。話題深入、文字淺白又富幽默感,正是這本150頁文集的特色。「一個人吃甚麼怎樣吃,覺得甚麼好吃甚麼不好吃,從來不是他一個人決定得了的;我們都在社會裡吃,食物與人的關係是一種社會的關係。」愛吃的梁文道吃之餘並未忘記思考,才借飲食為題,在飲食雜誌內揮筆疾書,寫成這批「味覺現象」文章,談及歷史、經濟、哲學等多個範疇,卻又極其生活化,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味覺現象學》梁文道(香港:上書局,2007年7月)

a text written for hkreadingcity's secondary reading board
http://www.hkedcity.net/iworld/notice/index.phtml?iworld_id=62&message_id=4653
also published on hkedcity.net/library
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reading_focus/besidemeals/

2007-11-23

就這麼失蹤,拒絕上歸途

早前一度聯繫上的某君再度失蹤,連日不聽電話,承諾的稿我亦未收到。無辦法再等,唯有趕緊加班自己做。百思不解,為甚麼會發生這種事。很失望。

2007-11-22

你說你想要逃,偏偏註定要落腳

公園是逃離日常生活的地方。《旁觀者清》冷眼看著公園內的日常,園內喇叭不斷傳出這句走音的歌,襯托眾生百態──退休阿伯故意抽煙,迫使拘謹的管理員當其玩伴;年青父母要求年少兒子一起打球,迫得兒子離家出走;下了班的高級管理員利用園內設施自得其樂,管理員仍然循規蹈矩,只想著儘快離開這個工作場所。

另一次劇本展演/現,感覺淡淡的,看完也不是很明白。

2007-11-21

淡淡交會過,各不留下印

生活靜靜似是湖水,夜已漸荒涼,舊居中的鋼琴。兩個互不相干的人不斷進出外遊的阿英行將遷出的屋,以便條的片言隻字交代病貓豹叔的情況,也無所謂地隔空閒談。同樣的音樂流逝著,琴吃掉發留下的新飯盒,替發縫補外衣。兩人喝同一支酒,照顧同一隻貓。琴和發各有舊日的傷口,因為豹叔,空屋裡的逗留變成生活裡一件重要的事,無人的屋也是暫時躲起來的歇息的空間。二人出現的時間從未重疊,也沒有便條以外的接觸。寂靜的屋裡只有音樂,二人的寂寞像凝固了,而生活繼續淡淡似是流水。

兩人單獨出席阿英的婚宴。發是阿英前夫的朋友和辦理其離婚手續的律師,給安排坐在53號桌。琴是英的多年姊妹,因迴避其替阿英任婚宴攝影師的前夫而要求坐在最遠的桌子,也是53號桌。兩人相見但不相識,酒菜輪流更替,鄰座的兩人無所謂地攀談,爭論自己的情感價值觀,也有點發洩意味地談及自己的傷口。萍水相逢,不會再見,何妨剎那交心。

散席了,阿英飛奔而出呼喚琴的全名,發才知道,這個漂亮女子就是同一屋簷下的那個她。喝掉餘下的一口酒,發跟自己笑一笑,離去。


流水像清得沒帶半顆沙,前身被擱在上游風化,
但那天經過那條提壩,斜陽又返照閃一下,遇上一朵落花。
相遇,就此擁著最愛歸家,生活別過份地童話化。
故事假使短過這五月落霞,沒有需要驚詫。

流水很清楚惜花這個責任,真的身份不過送運,
這趟旅行若算開心,亦是無負這一生。
水點蒸發變做白雲,花瓣飄落下游生根,
淡淡交會過,各不留下印。

流水在山谷下再次分岔,情感漸化做淡然優雅,
自覺心境已有如明鏡,為何為天降的稀客泛過一點浪花?
天下並非只是有這朵花,不用為故事下文牽掛,
要是彼此都有些既定路程,學會灑脫,好嗎?

流水很清楚惜花這個責任,真的身份不過送運,
這趟旅行若算開心,亦是無負這一生。
水點蒸發變做白雲,花瓣飄落下游生根,
命運敲定了要這麼發生。

講分開,可否不再用憾事的口吻?
習慣無常才會慶幸,
講真天涯途上誰是客,散席時怎麼分?

流水很清楚惜花這個責任,真的身份不過送運,
這趟旅行若算開心,亦是無負這一生。
水點蒸發變做白雲,花瓣飄落下游生根,
淡淡交會過,各不留下印。
但是經歷過最溫柔共震。

黃詠詩以黃偉文作詞的〈落花流水〉為藍本,寫成了小品《豹叔別戀》。雖然只是圍讀劇本的展演/現,道具簡單,沒有佈景,更有多出來的旁白,但這一切並未影響這個小品的美和完整,反而因為一切簡單和粗糙,才更顯出故事本身的力量,生命裡「一期一會」的感動。

〈落花流水〉收錄於陳奕迅2006年專輯《Life Continues...》。



延伸閱讀:編導黃詠詩的話@詩人黑盒blog

2007-11-20

E-714342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只靠手機、電郵和MSN聯絡。我們都是一座座的孤島。從前找不到人可以打到其家裡看看,如今我們都不再有交換家裡電話號碼的習慣,找不到就是找不到,無人可問,無從稽考。

上星期同一段時間內竟先後兩度找不著要找的人。

先是家人。小弟來電,說秋子的電話整天都接不上。於是嘗試打她的手機,無法接通;打麻麻的,鈴聲無窮無盡的響下去,就是沒人接。相信是電話出了問題吧,找不到秋子也不是第一次的事,從前麻麻就常常嚷著找不到她,然後像患上強逼症般一天打幾十次,誓要接通為止。未致於像麻麻般誇張,也持續撥了許多次電話。畢竟二人遠在內地生活,忽然聯絡不上,擔心一定有。兩天下來多番嘗試,還是音訊全無;為求心安致電秋子的好姊妹問問看──原來兩老到大連旅行去了。後來秋子回電,二人一切平安,只是遺下手機在家裡而已。還好,只是白擔心一場。

再來工作伙伴。某君承辦了本年度的閱讀壁報內容製作,預定的出版日在即,我還未收到初稿的片言隻字。致電其手機,怎料鈴聲無窮無盡的響下去,就是沒人接;等了兩天也不見有回覆。某君平常不像這樣沒交帶,心想會不會是出事了。繼續嘗試聯絡,足足一星期,這夜凌晨收到其短訊,原來家裡出了事,匆忙間回內地走了一趟。鬆了口氣,回來了就好。

2007-11-17

四角孤寂

「結婚時法庭不會問非結不可的理由,為何離婚時要提供非離不可的理由?」

「法律只會教人離婚要怎樣做,並沒有教人不要離婚的話應該怎樣做。」


屬於「劇場裡的臥虎與藏龍」計劃,四個主要場景構成關於背叛和婚姻的《四角孤寂》。編導捕捉了抉擇的剎那,寫下疑幻疑真又情節顛倒的三場對話加一場獨白。情節是否會發生並無所謂,劇本已展演/現出婚姻關係裡的孤寂。

延伸閱讀:編導周昭倫的專訪

2007-11-16

我只想嬉戲唱遊到下世紀

生活繼續是現在進行式,但做甚麼都提不起勁。

書本仍然堆滿屋子,塵開始在書面上積聚,可還未動身去找合適的書架。說要去旅行,完全未做過任何資料搜集。有幾齣電影想看,想呀想的,大半已落畫了。整理履歷表嗎?空口說了三四年,連一隻字都未寫過。最勤力可能已經是在這裡寫日記。

渾沌的膠著狀態下,情緒指數偏低。似乎這是大氣候。即時對話框內發愁,有人大叫,不如找工作吧。有人冷冷的答,在留意著了。忽然驚了一驚。原來相處成了自然的習慣,始終有完結的一天。(誰不知道呢?只是就這樣放任著,慢慢又忘記了,那個終會出現的終點。)

到那一天,你們任何一個要離去了,我想我會情緒很低落。(唔,其實我也可以起身離去。讓我再好好想一想。)

2007-11-15

我早知道你心意

每個音樂現場都有一首未唱的歌。憶蓮六年來四度開唱,兩度以遺珠掛帥,卻始終沒有〈暗示〉的份。2005年尾場安歌唱了似是而非的國語版〈春雨〉,始終這麼近那麼遠地錯身而過。

1993年末,許願還是林憶蓮的幕後掌舵人,替她如火如荼發展日本市場,並同時在當地尋求適合的音樂人跨刀合作。這支由上田知華創作的旋律有別於普遍的香港流行曲,趙增熹氣氛深沉的編曲蘊藏著一圈圈情感暗湧,憶蓮與別不同的演繹隨著拍子一下一下敲在心上,叫這首不紅不黑的派台歌多年來一直深得我心。(即使歌詞與我的生活毫無相交點,看了也完全不會感動)

記得當年903頒獎禮,林憶蓮以蟻多摟死象的派台歌保住叱咤女歌手銀獎;憑《不如重新開始》拿大碟獎時還詭異地現場演唱了這支碟內沒有的歌。那次也是憶蓮最後一次親到現場領取女歌手獎

〈暗示〉首度收錄於1993年星音樂合輯《滿天星音樂Vol. 1》;其後收錄於林憶蓮1994年新曲加精選輯《關於她的愛情故事…》。



當你說,你想起遠方一處,
從前在那裡是那麼開心寫意,
現在卻似被困的小子……
我聽到了,已經不止這一次,
為何定要借助某一些相關語,
就像你永沒法可啟齒,難道要我去話你知──

我早知道你心意,別再暗示每一次,
其實若你決定要走,卻怕說這句子,
我也暗暗了解,不可把你留住。
緣份斷還未斷時,若要痛就痛一次,
無謂又再暗示我知,故意怕我介意,
蠶蝕我心好比倒刺。

早知道,長夜盡頭夢醒時,
原來是最愛亦最傷心的一次,
但是也算是個新開始,無謂再去暗示痛多幾次!

情路到此,了斷何時?

是你所聽的歌,才有意思

從數碼港到九龍灣,可以坐只此一班的民營接駁車。走到排隊處,才發覺把錢包遺忘在辦公桌上,尚有三分鐘就要開車,根本不可能跑回去。幸好遇到同事,硬著頭皮借了二十元,才不用犧牲吃飯時間用來轉兩次車。

西西在德藝會預訂了桌子晚飯,簇新的場地,裝修卻有點不修邊幅的粗疏。點了幾款小菜,味道也還可以。說著吃著,分心想像著明年四月的光景。

轉車往EMAX看林憶蓮。座位比第一場差很多,面前有塊玻璃阻礙視線,附近還有許多噪音:走道上不斷走來走去的高跟鞋;左邊站崗的保安員間中響起對講機聲和身穿的膠制服的聲音;右邊兩個三八在高聲傾談和說笑。

靜心欣賞純白舞台上的投射視覺效果,印象比第一夜還好,特喜歡〈由你開始〉的小橋流水和〈日子〉的都會夜景。轉換了的歌曲順序感覺也不錯,很喜歡這個版本的〈決絕〉和其延長的後奏。終於現場聽到〈誰像你好〉,雖沒有預期的興奮,但感覺還是頗滿足。

2007-11-13

一個人生活

與剛剛畢業的年輕有了距離仍然一無事成的人,要如何朝著夢想繼續努力?執著和堅持到底如何分辨?《歌星魅影》以年屆三字頭的家明為主線,曾是一碟歌星的他在老歌廳偶然遇見從前一起參加校際歌唱比賽的洪玲,在其鼓勵和影響下,漸漸學懂如何用心感受歌曲,唱活歌曲的生命。

作為「劇場裡的臥虎與藏龍」展演/現作品之一,《歌星魅影》僅以圍讀的半演出形式進行已長約兩小時,主題以外還旁及廟街老歌廳的人情和文化、娛樂工業的現象、母親與兒子的關係等,野心不小。在鬆散的結構和冗長重複的對白之間,很記得家明母親跟他說的這一句,聽的時候,感覺有點悲涼。

「一個人生活,不等於一個人住。一個人生活,不是無人陪你行街食飯講笑,一個人生活係得返你一個人,再無人無條件咁愛你。」

延伸閱讀:編導姚冠東的專訪

2007-11-12

不見天日的累

《拾香紀》比預計的長,十一時許才散場,匆匆離開西灣河。開店前夕,大量書本需要打價、入庫和上架,大伙再次在御家夜宵後回到店裡,在蔡健雅和陳潔儀持續不斷的歌聲下勞動。

三樓的店比二樓寬敞,只是業主在外牆掛了舖天蓋地的出租廣告板,店內難免不見天日。在一堆堆的書和雜物以外,天空悄悄亮起。七點多完成必要處理的事情,全體吃早餐去。平常出門上班的時間坐在回家的車上,有點恍惚。這日一直昏睡,直至晚上六點以後才醒來。

2007-11-11

你我似番梘泡

不得不愛《拾香紀》。

同一家庭的各式人等,走過多少年,一起經歷、成長/熟、愛惡,一頁頁的生活和一點點的情感,構成白牆上的一幀香港。連城宋雲的黃金時代太遠,但十香的最後歲月正是我們的年代。陳慧的小說我讀過兩次,感動得很,可現在都記不起連家的大小事情。或許是時候再讀一遍。



三角關係搬演《拾香紀》,三小時浮光掠影,雖然大有相逢的片段沒有了,雖然三多奇離誕下鬼胎,雖然四海五美的約定遠不及文字動人,我還是得到過幾許感動。宋雲決定了,將恩愛遺忘,以後兩個人要共享一人的記憶才能完整。八寶與馮志華的夏日神話,因為平凡,因為簡單,得享美滿。九傑神經大條思想單純,如果這算是幸福……十香幻想全家人也像九健一樣快樂,那一幕全部演員一起手舞足蹈,我在流淚當中失笑,哭笑混在一起,不能分辨。

不必歎息,亦無須傷心,心中有愛不應有恨。
共你相逢,瞬息分離,願這份愛逝去莫留痕。
不必去想為何不生根,風的意向不可以問。
命裡安排我不恨人,未洩盡氣亦要再浮沉。
你我似番梘泡,碰到又要分,聚散也靠清風帶引。
愛也似番梘泡,看似耀眼繽紛,若破滅了,世上也未留痕。



重新翻出這首曾路得曲、鄭國江詞的歌,再聽還是有落淚的衝動。〈風裡的繽紛〉,收錄於曾路得1981年專輯《Ruth》。

相關歌曲:
〈似水流年〉梅艷芳
〈被遺忘的時光〉蔡琴
〈忘了我是誰〉王海玲據說現場用了陳潔麗的靚聲碟版)
〈每當變幻時〉薰妮
〈每段路〉呂方
〈風裡的繽紛〉曾路得
〈夏日之神話〉李克勤
〈約定〉王菲
〈幾段情歌〉林子祥
〈甜蜜蜜〉鄧麗君
〈願〉(Film Version) 林憶蓮


《拾香紀1974-1996》陳慧(香港:七字頭出版社,1998年5月)

延伸閱讀:【味道/聲音】陳慧──拾香紀
遺忘‧重拾‧你我的香港故事
七喜就這樣長大了

2007-11-10

at seven o'clock

當EMAX還叫做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時,就來這裡看過好幾次免費音樂會。即使花費裝修還換了新名字,卻始終無法改變場地交通不便的先天缺陷,而進膳的配套亦隨著德福廣場越來越多人而日益惡劣。

連續第二天到EMAX,仍未習慣這座由展覽中心變身的空蕩蕩商場。而且通道指示不足,令觀眾無所適從。繞了大圈才從匯星的觀眾群中脫身,找到演講廳的所在。繼幾年前新城精選104替李玟辦的後,第二次在這場地看音樂會。這次是903 id club音樂遊擊「eric kwok x at 17」。

甫開場二汶就笑說這晚的新組合名叫「at seven o'clock」。at 17一貫自然和投入,成功帶起氣氛;二汶唱〈當這地球沒有花〉,ellen唱〈藍與黑〉,都好。相對地eric kwok就有點緊張和拘束,也不斷唱錯,始終幕前演出經驗較少。喜出望外地得到jerald撐場、swing合體,〈1984〉之後還有更厲害的〈大大公司〉,jerald的ad lib非常精采。



903 id club音樂遊擊 辣妹打怪獸 第四場
Eric Kwok x at 17
Auditorium, EMAX

01 給午餐肉的情歌 (demo of 知己知彼) - at 17
02 Misia (demo of 才女) - at 17
03 電波少年絕食記 - eric kwok
04 應承 - eric kwok
05 生日快樂 - at 17 x eric kwok
06 1984 - swing
07 大大公司 - swing x at 17
08 給我愛過的男孩們 - at 17 x eric kwok
09 Never Been Kissed - at 17 (eric kwok on guitar)
10 The Luckiest - at 17
11 當這地球沒有花(from 陳奕迅) - at 17
12 Cool (from Gwen Stefani) - at 17 x eric kwok
13 MEDLEY: 良夜/不眠皇后(from 何韻詩) - at 17 x eric kwok
14 藍與黑(from 楊千嬅) - at 17 (ellen solo)
15 始終一天 - at 17
16 不要防曬(from HotCha) - at 17 x eric kwok
17 大飲茶(from I Love U Boyz) - at 17 x eric kwok
18 DANCE MEDLEY* - at 17 x eric kwok
19 冇腳雀仔 - at 17 x eric kwok

*DANCE MEDLEY
(1) Butterfly (from Smile - 第一代跳舞機!首段aiyiya還是粵劇腔!)
(2) 眼睛想旅行 (from 黎明)
(3) Barbie Girl (from Aqua)
(4) 世間始終你好 (from 羅文/甄妮)
(5) 好心好報 (from 方力申)
(6)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7) We Shall Over Come

i'm not a die hard fan

我不明白甚麼是所謂fans和die hard fans。

憶蓮音樂會後在留言版看到很兩極的評語。許多自稱粉絲的人嚷著沉悶、沒有快歌、舞台沒有東西看、歌曲太冷門等等;然後又有一些自稱死硬粉絲的人走出來說,這個演出只為「死硬粉絲」而設、非粉絲實在來錯了等等儲如此類劃清界線的所謂觀後感。這些粉絲和死硬粉絲的標籤令我非常不舒服。

支持和欣賞是一種態度。自問是不會嘗試去追車或者在喜歡的歌手出沒的地方等待,沒有買歌手出版的美食書也不會出席簽名會,沒有加入歌迷會,甚至現場也很少會盲目地尖叫。但對於今次的演出,我一樣覺得很好。十幾年來每張憶蓮專輯(精選除外)都會買回來細聽,當中有喜歡也有不喜歡的;這夜演唱過的《感覺完美》和《回來愛的身邊》都是陪伴我成長的專輯,《Faces And Places》更絕對是集體回憶。若是真心欣賞一個歌手多年,持續會聽其專輯的話,我相信不會在這樣的音樂演出裡面覺得悶。音樂會形式是否創新、是否比別人行得前,這些只是錦上添花,並非最重要;最重要是,我們有機會一次過聽到這麼多喜歡的side tracks,而歌手又唱得這麼好。



我不是死硬粉絲,但我得到一個值得回味的晚上。音樂演出並不單單是付費去享受演出者提供的服務,更需要對演出者有一份尊重。進場前、離場時,請記得攜帶你的尊重。

2007-11-09

揭罷了一頁,餘下的……

揭罷了一頁,眼前是新一章。樂手和歌手的影子投射在布幔上,簡約而有型,groovy的音樂在白紗後流瀉,感覺像置身外國樂手的音樂會。【都市觸覺】的完場曲本身就有結束以前、開啟下一章的意味,作為序幕特別有意義。賦予比十七年前更悠閒的感覺,不單對匆匆略過的faces和舖滿前塵往事的places再不在乎,更在逃逸繁囂以外,多了一重自主生活、享受生命的態度。

脫離過去的人和事,自製這刻快樂的感覺,因為一切最漫長故事、快樂事,由你開始。(Baby,It's You……這個你,會是喜兒嗎?)過去的情匆匆不受控,沒法溝通,不如愛上屬於自己的夢、擁抱自己的心,無論那時分

〈走在大街的女子〉有種細說從頭的自況味道。許多個不同面貌的林憶蓮各有意見各有感受,卻又和諧地交織成眼前的一闋acappella;就像過去的自己一點一滴的累積和經歷,才能成為今日站在這裡的我。抬頭吧張開半合眼睛,重頭望如今身邊光景,正面面對自己,聆聽自己的心跳聲。

躺在夜色下天邊的一張床,喃喃自語。喜歡一個人的時候,總是看不見的傷感。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反而總是覺得孤單。因為越是想得到的卻得不到期望你一直在我身邊,可原來世界盡頭就在我眼前。天上飄過一朵白雲,就像我伸著臂也沾不到你的衣角。夢裡與你天衣無縫。不過是場夢。時光本是無罪,但沙漏中流逝的點滴卻淹埋了你與我的兩張臉。

音樂會上近八成歌曲都是新編的,節奏和音樂風格上都有重大改動,例如〈傾慕〉,整個澎湃的感覺就比唱片版本出色得多。不過,最出神入化的必定是來自同一專輯的〈哭〉。1996年時憶蓮已在〈哭〉的三段副歌中演繹出由無聲流淚至激動痛哭的感覺,極有層次;沒想到這歌還可以有另一種不激昂但一樣感人的演繹方式──在旋律上動了手腳,將副歌的「哭──」字分成兩個較低的音,雖然初聽時怪怪的像走了調,但隨著音樂推進,卻有著令人震動的力量,帶出了另一種感傷。

比開場更意外的完場。要是有緣,定回來〈Incomplete〉餘音裊裊,為未完的旅程留下省略號。Come As You Are,Be Who You Are。不喧嘩、不花巧,一場有格調的音樂演出,無論對歌者自身,或聽其歌曲成長的我們,都是一趟回顧與檢視自己、面迎未來的心靈旅行。


photo taken from fun生活

2007.11.09
憶蓮Live 07 - Come As You Are, Be Who You Are
Star Hall, EMAX 第一場

01 再不在乎
02 自製空間
03 由你開始
04 匆匆
05 都市心

06 走在大街的女子(ACAPELLA)
07 聆聽
08 哭
09 決絕
10 傾慕
11 滴汗
12 逃離鋼筋森林
(piano interlude)
13 日子
14 寂寞流星群
15 玩伴
16 天衣無縫
17 夢了
18 願
19 愛的世界

20 你是我的男人
21 躲起來
22 Incomplete

延伸閱讀:i am... from whiteboardsandy
i feel... from whiteboardsandy
i believe... from whiteboardsandy
蓮教盛會 - 第一夜之降臨 from fun生活
憶蓮Live 07照片及rundown from 憶蓮溫古知新
延伸討論:憶蓮Live 07觀後感留言板 from 憶蓮溫古知新
憶蓮Live 07演唱會

2007-11-06

勞動夜

處置完家裡的書櫃,輪到書店的了。三樓新店開張在即,大批書架在這天運到。其實去年元旦也換過一次書架,工程更為浩大,不過那次壯丁充足,我只是留在二樓執拾;這次因人手緊拙,需要幫忙將書架從地下搬上三樓。空蕩蕩的書架其實不太重,麻煩在於樓梯轉角較狹窄,轉彎時容易出現碰撞。下午就這樣走了幾轉,並不辛苦。然而重點在晚上。

御家晚餐兼夜宵過後,一行五人回到二樓店裡,準備移動收銀桌和三個書架。整理存貨,清潔地板,改變電插頭位置,重裝新書的展示架,跑上跑下的不經不覺已是早上六點。吃過早餐後回家睡覺。喉嚨有點痛,可能是著涼了。

2007-11-04

快落的書櫃

咔…咔……咔──

星期五深夜,剛回家,客廳傳來木材斷裂的怪聲。獃了一會,跑出客廳看看,那巨型的傾斜了的書櫃比以往傾得更側,貼牆的黑色櫃腳已碎成片片,看不見。急忙將所有書搬下來,減慢它的倒塌。

星期天早上,小弟回來幫忙,一家四口夾手夾腳,肢解、拆件、搬運、丟棄,處置了這座屹立十七載的老爺書櫃。



家裡現在一地都是書和紙張,有我的,小弟的,秋子的,麻麻的。這麼多書,要找個合適的新書櫃也不容易。

2007-11-03

家有一鼠



戲劇學生思思在一次劇場演出後,接收了無人認領的白老鼠阿靚。思思一家三口都是女人,被辭退而被迫退休的阿媽,掛名人事部經理卻是無兵司令兼公司阿四的妹妹,平日口角不斷的三人因為阿靚而變得愛回家,關係漸見融洽。劇情如此簡單和順理成章的小品劇,配上抵死的對白、有趣的舞台佈景、生活感的細節和情感,令人看得投入和享受。家中發現了安樂窩的結局有點神怪,但很直接道出此劇的主旨。

《家有一鼠》的部落格,原來這是編劇黃詠詩改編自真實發生過的小故事。難怪對白和情節都那麼熟悉、那麼貼近生活。

阿靚長了腫瘤,逐漸走完生命最後的路,那時,我想起小露和小寶。

2007-11-02

凝固

留在辦公室解決一些拖了很久的小事,八點才拖著一身疲累離去。

暉張約晚飯,旺角瓊華中心五樓富記飯店,終於見到久違的騰尼。說說笑笑聊聊的,直坐了三小時才買單離去。騰尼與小吉都是第一代的教城校園記者,認識他們時才中六,現在二人都已大學畢業投身社會,分別當上公務員和銀行從業員。看著他們長大,時間已溜走了這麼多。我也在這裡凝固了好一段日子。

2007-11-01

我的快樂時代

喜歡陳奕迅從〈與我常在〉開始。到《我的快樂時代》更上一層樓。記得那年反覆聆聽,專輯內所有歌都煲得滾瓜爛熟。Eason還未在「903狂熱份子」和「大個唱」等現場演唱〈黃金時代〉和〈反高潮〉時,我已經很喜歡這兩首,當然少不得〈新曲+精選〉的瘋狂點子、〈相信相依〉的窩心獨白。後來又愛上某人鍾愛的〈兩種講法〉。不過由始至終熱度不減的,只有與專輯同名的歌。林夕的詞既遊移抽離於物外,又與人間煙火情懷糾纏不清。離不開,放不低,誰都想留住自己的快樂時代。但誰又可以做得到?

錯過1998年香港藝術節「我的快樂時代現場」,錯過2006年「拉闊黃金十年」,也錯過剛剛的「Moving On Stage 1」第九和第十四場。或許,每個音樂現場總有一首未唱的歌。不需要完美得可怕,就讓我在記憶中翻出這個遺忘了的片段,重新細嚐。



讓我有個美滿旅程,讓我記著有多高興,
讓我有勇氣去喊停,沒有結局也可即興,
難堪的不想,只想痛快事情,
時間尚早,別張開眼睛。

長路漫漫是如何走過?
寧願讓樂極忘形的我,離時代遠遠沒人間煙火,
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

讓我對這世界好奇,讓我信自己的真理,
讓我有個永遠假期,讓我渴睡也可嬉戲,
從今天開始,相識當作別離,
時間就似活多一世紀。

長路漫漫是如何走過?
寧願讓樂極忘形的我,離時代遠遠沒人間煙火,
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願我可。

無論日夜是如何經過,寧願在極樂當中的我,
沉迷或放棄亦無可不可,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願我可!

唯求在某次盡情歡樂過,
時間夠了,時針偏偏出了錯。

〈我的快樂時代〉,收錄於1998年陳奕迅《我的快樂時代》專輯。



(十年情意結‧快樂時代)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