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6

2012



可能因為末日類型的電影過往大多是故事粗疏、亂砸視覺特效的東西,即使《2012》的宣傳片似乎很震憾,我的入場意慾並不算很高。沒有期望地偕放洋回魂的遊人一起看,感覺還不錯。

影片再現《War Of The Worlds》(強戰世界)裡的道路崩塌場面,並透過尖端的特效將之升級成為天崩地裂的場面:將大廈掃低、將汽車和地鐵拋到空中……畫面確實令人緊張得目瞪口呆;但亦因為規模太過宏大而過於脫離生活,震憾度反而遠不及《Knowing》(地球毀滅密碼)裡規模較小的地鐵意外。

在預告片中曾出現過的瑪雅族預言,理應是相當吸引的元素,可惜正片卻對末日預言隻字不提──香港發行商竟狗尾續貂替片名多加了「末日預言」四字,反而錯誤地突出了這項缺失。

《2012》像1998年的《Deep Impact》(末日救未來)般以許多篇幅描寫末日臨近下幾組人物的反應和選擇,為硬繃繃的災難增添人情味。《2012》勝在故事結構較完整,透過小說作者Jackson Curtis將本無關係的幾組人聯繫起來,更以其小說《Farewell Atlantis》襯托世界末日的災變,實在地呈現了文學對社會和讀者的影響。

電影中尚有許多有趣的符號:例如讓世界各國的死剩種乘上方舟在中國啟航,例如讓西藏得道高僧淡然地敲響洪水來襲前的最後喪鐘,例如將新世界的希望設定在非洲好望角等。少不得戲中不同角色的種族背景和國藉:發現災難的印度學者、通報災難和臨危不亂救人的年輕黑人官員、選擇與民共渡時艱的美國總統、接載主角一家到達方舟碼頭的年輕西藏僧人、帶領親人偷渡而解救了主角一家的中國民工……這些符號的拼貼容或是世界市場的商業考量,卻同樣是荷里活災難片中少見的。當然,「Only China can make it」這句對白絕非對中國的褒獎,潛台辭恐怕是對中國惡劣對待民工,讓他們賣命最後卻不能活命的嘲弄。無論地殼變動導致非洲或中國升得多高,最後協助方舟閘門成功閉上的,仍然是美國人──手無寸鐵的落泊作家Jackson和他的兒子Noah。就像中段讓新歡舊愛富老闆窮走狗一行十人坐飛機逃難的額外寬容,不過是殘忍結局的虛假榥子而已。

或許是信仰的關係,核心家庭價值的巨大教條在電影中發揮了恐怖得非常不合理的影響力。即使困在淹水船艙內尚有一眾無法逃命的老弱傷殘,最終被活活淹死只有整過形的情婦一人;即使本來敏捷靈活的繼父早已愛屋及烏將女友的子女視如己出,贏得兒子的信任和友誼,最後亦為了不妨礙結局時的完美畫面,而慘被捲進齒輪中輾成肉醬。當主角一家四口最後微笑著在和暖的陽光中走出甲板時,實在禁不住嘆息:那個無端被安排慘死的繼父是多麼的無辜。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